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

祭孔歷史

孔子死後第二年(西元前478),魯哀公下令在曲阜闕里孔子舊宅立廟,將孔子生前所居房屋三間改做壽堂,陳列孔子生前使用的衣、冠、琴、車、書等,並按歲時祭祀。開祭祀孔子之先河。漢高祖十二年(西元前195),「自淮南過魯,以太牢祀孔子」,同時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「奉祀君」,專主孔子祀事。東漢明帝時,詔命祀先師孔子和先聖周公。據《闕里志》載:「靈帝建寧二年,祀孔子,依社稷。」也就是說,孔子享受和社稷神同詳的規格。

        魏晉南北朝期間,有時又以孔子為先聖,以顏回為先師奉祀。拜孔揖顏之禮更多是在國家太學舉行,往往是國子監祭酒負責典禮。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(西元445),皇太子釋奠孔子用樂奏登歌,此為釋奠孔子用樂之始。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二年(西元619)於國子學中立孔子廟和周公廟,親往釋奠。至此以後這項祭祀活動就多由皇帝和皇太子親自祭奠了。唐太宗以孔子為先聖,以顏回為先師,並昭尊孔子為宣父,在曲阜作孔廟,貞觀二十一年(西元647),由皇太子釋奠,並作初獻,以國子祭酒為亞獻,以兗州刺史攝司業為終獻。唐玄宗開元八年(西元720)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廟,在先聖廟樹立孔子、顏回等十哲雕塑坐像,並在牆壁繪上七十位孔門弟子和二十二位賢人的畫像。在東西二京,用太牢犧牲,一起舉行祭祀,音樂規格為宮懸,舞為六佾。這一切已是僅次於天子的規格了。

        宋代是孔氏受朝廷恩寵較為興盛的時期,宋太祖建隆元年(西元960),親謁孔子廟,詔增修祠宇,繪先聖先賢先儒像,釋奠用永安之樂。三年(西元962)詔祭孔子廟,用一品禮,立十六戟於廟門。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(西元1008),賜孔子廟經史,又賜太宗御製御書一百五十卷藏於廟中書樓。二年春二月,詔立孔子廟學舍。三月頒孔子廟桓圭一,加冕九旒,服九章,從上公制。夏五月詔追封孔子弟子,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。三年(西元1010)頒釋奠儀注及祭器圖,建廟學。

        從元到清,孔廟神靈的設置,都基本沿襲宋朝確定的格局。明初,朱元璋尊孔循禮,規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個丁日,皇帝降香,遣官祀於國學。以丞相初獻,翰林學士亞獻,國子祭酒終獻。清代,盛京即建有孔廟,順治十四年(西元1657),就曾在弘德殿祭先師孔子。順治定都北京後,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,廟內有大成殿,專門用來每年舉行祀孔大典。尊孔子為“大成至聖文宣先師”,祀禮規格又上升為上祀,奠帛、讀祝文、三獻、行三跪九拜大禮,儼然與天、地、社稷和太廟的規格平起平坐。

直至中華民國結束在大陸的統治之前,在中國大陸,民間也有祭孔的活動。1949年,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大陸建立政權以後,基本上取消祭孔活動,被視為是去中國化的舉動。在「文化大革命」時期,大搞批林批孔的運動,祭孔視為封建迷信而被禁止,很多孔廟的文物古迹都被破壞。因此,很多祭孔的儀式、舞蹈很少有人知道。直到1984年,曲阜孔廟才恢復了民間祭孔。以後中國其他地區陸續開始祭孔的活動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